Saturday, January 19, 2019

客家台灣文化獎-個人1.楊鏡汀 2. 葉倫會

客家台灣文化獎--個人
1. 楊鏡
2. 葉倫會
 個人報導

 1) 楊鏡汀




從一個獎開啟投身客家語言文化推展之路

客家臺灣文化獎第三屆得獎者楊鏡汀期許該獎「獎不停
                                                              (撰文者:楊毓雯)
○○1990年,楊鏡汀獲北美客家臺灣語言文化基金會頒第三屆「客家臺灣文化獎」該年同獲此獎者還有一位是羅肇錦,因為這個獎,他得到新竹縣客家文化研究學會的夥伴們贈匾祝賀,這是個極大的鼓舞,他始終津津樂道地說:「這是    第一面無青天白日旗个獎牌。」由於這個獎,堅定了他投注於客家語言文化研究推展之路。 

○○1990年代臺灣開展了復興母語運動,楊鏡汀是新竹地方鼓動這股浪潮的先行者,1980年代他邀集地方關心客家語言文化之士,共同成立「新竹縣客家文化研究學會」,致力於客家語言及地方文化的保存、研究和推展。為擺脫局限於地方社團的性質,該會後來在1992年向內政部登記更名為「中華客家臺灣文化學會」,現名為「客家臺灣文化學會」,近三十年來,陸續發表了36本研究成果,關照的層面和觸角除了客家語言文化,還擴及於地方史料的發掘研究、地方信仰、客家宗親社團乃至教育問題等範疇。如:《先民拓土的歷史見證》(范明煥編,1997)、《民俗文化古蹟探考》(楊鏡汀編,1996)、《客家信仰九獻禮暨四季福》(羅文生、羅瑞霞,2011)、《宗親會探討:沙勞越董楊宗親會與新竹縣楊姓宗親會之比較》(楊毓雯,2004)、《新竹縣國民中學本科教師授課及兼代課之調查研究》(徐家光,1992)。

○○該會在他的堅持下,每年至少發表一項研究成果(一部著作),年年都辦理一次成果發表會,不曾「跌工」。尤以2007年「北埔事件100週年學術研討會」和2008年「竹東大圳竣工80週年暨紀念林春秀公逝世50週年學術研討會」吸引了許多學術界菁英前來發表、討論,內容尤其精彩。

○○1993年,他應新竹縣政府之請,親編《客家語——新竹縣母語教材(適用本)》做為新竹縣小學客語教學教科書,後又擔心授課的老師缺乏備課用書而造成教學上的困難,復編寫《海陸客語教學指引》,提供授課教師參考,這是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本客語教材。他所執掌的研究學會,在其經營擘畫下,陸續發表《客家俗諺選集(第一輯)》(楊鏡汀,1990《客家話——橫山小謎語》(蔡苑清編著,1992)、《漢文教學的回顧與母語教學的展望》(楊鏡汀,1992)、《客家話——新竹趣味俗諺》(蔡苑清編著1997)、《客語(海陸)羅馬拼音教材》(詹益雲編著,1998)、《海陸語系客語發音字典》(詹益雲編著,1999)、《客家語言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協辦,2001)等,在客語教育的內涵上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為了推行大家說客語,他在大學為鄉土語言教師講授母語教學課程,更積極參與客家公共論壇,對客家事務和母語教育政策不斷獻策建言,至今耄耋之年仍擔任客家委員會之諮詢委員。

○○他在地方文史研究方面,以北埔事件歷史的考證最具學術貢獻,著作屢獲臺灣史蹟源流會論文獎。2008年他主編《北埔事件:一百週年紀念專刊》一書,獲國史館臺灣文獻會著作獎肯定;2011年又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頒臺灣文獻研究獎。在客家語文方面亦多次獲得大獎:教育部客家母語研究著作獎(1994)、臺北縣第一屆薪傳客詞創作獎(2006、教育部首屆客家文學創作獎詩類(2008)、國際審美學會國家藝術成就獎─客家文化類2011)以及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2014),2015年獲得客家委員會肯定,受頒客家貢獻獎

     近幾年來,他將精神放在客家詩的研究、創作和提倡上,有別於現代新體詩,他獨鍾於傳統客語詩和客家俳句(三行詩),每每受邀各大學,向青年學子教授客俳創作,鼓勵年輕人用客家語寫詩,將短詩融入生活,得到大學生們熱烈的回響。他認為三行詩彷彿是生活的簡訊,題材可涵蓋的範圍極廣,對家事、國事、天下事,任何事均可發揮,藉倡作客語三行詩,讓客家新生代尋求自信心和認同感。為此,他陸續發表《通俗客詩小集2009)、《老大份客詩小集》(2011)、《寫作客俳大家來──客家俳句研習教材(一)》(2012)等詩集,後兩本成為他為大專生上課的教材。至今,他仍維持每天以客俳寫作日記的習慣,希望能推廣客家俳句,落實於教育和社會生活當中。

○○ 今年「客家臺灣文化獎」將頒第三十屆獎,他感心於北美臺灣人教授協會聖路易分會朱真一先生,以及北美客家臺灣語言文化基金會幕後所有的贊助者為鼓勵倡導客家語言文化,解囊集資犧牲奉獻三十年來一路堅持,如此情懷,令他肅然起敬,看到朱先生的努力,他由衷希望大家共同來推薦朱先生獲選客家委員會終身貢獻獎得主,獲獎獎金得以讓他把「客家臺灣文化獎」繼續「催」下去,年年薪傳不絕。
            

2. 葉倫會

客家台灣文化獎得獎人       葉倫會

葉倫會簡介(1947~)

葉倫會桃園市新屋區人,生於1947515日,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時喜讀傳記文學,受歷史學家蔣廷黻「記得張騫的人多?還是記得司馬遷的人多?」的影響,因而認為紀錄歷史比創造歷史重要。

我國海關源自英人赫德,保留日記、旬報、月報、年報或十年報告書的習慣,這些紀錄成為研究我國經濟史的第一手史料。任職海關時,鑑於海關有留史的習慣,利用公餘時間,蒐集海關史料並將其整理,發表於專業雜誌或學術刊物,受到方家的重視,旋奉關稅總局詹德和總局長之命,編撰中華民國海關簡史、籌備海關博物館,因而持有博物館人「勇於學習,樂於分享。」的胸襟,經由閱讀、分享而加速自我提升。19961114日海關博物館開館後,主動擔任該館附近之台北霞海城隍廟導覽志工,負責大稻埕逍遙遊的導覽,開啟對台灣史的認識、旋發現大稻埕名人中有許多客家前輩(如鄧雨賢、徐傍興….),他們默默的對台灣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透過演講、導覽和寫作,將這些資訊讓更多人知道。

2005年自公職退休,為回饋社會給予的學習機會,陸續擴充導覽路線至台北城、萬華、雙連打鐵街和大龍峒,希望後代子孫研究這一代客家史的學者、專家,不必像現在人找尋早期客家史料這樣困難,發願為客家紀錄歷史,而且從底層的庶民說起,透過資料蒐集、踏查、口述訪談等寫下一篇又一篇的紀錄,如台北市和新北市義民祭典的源起、演變(建議新北市客家義民文化祭發放「義民平安米」),早期客家人在大台北地區活動,台灣客家聚落的鄉情文章,透過葉倫會的部落格(20163月點閱人次超過九十萬)、客家雜誌、台北市客委會出版的「客家文化季刊」、新北市客家事務局出版的「新好客都」等的報導,成為研究客家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參考資料。此外,也陸續將發表的文章結集出書,出版著作有二十餘本,專問探討客家者有「溫送珍回憶錄-真情實話」,「台灣義民廟的故事」,「台灣客家人的故事(1)(2)(3)()(5)」,成為研究客家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接受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委託訪談都會客家人時,即被安排為2015年第一位人選。

1997年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紀錄所見所聞。秉持只有公益沒有個人的想法,陸續導覽台北市其他地區,迄20163月,累計導覽873次,演講次數超過五百。台北市客家主題公園暨新北市三峽客家文化園區為提升其志工知能,特別邀請為其志工演講「導覽技巧」,獲得很好的評價。此外,為了回饋故鄉,亦擔任桃園新屋客家聚落導覽,如國立台灣大學邱榮舉教授率領的客家研究中心老師和學員、客家雜誌舉辦第二十五屆全國客家夏令營新屋聚落的導覽老師,因為完成「新屋人談新屋人的故事」,並將這個構想,請新屋愛鄉協會一起找尋熱忱的新屋人,為自己的故鄉寫故事。

2006年起,不論演講或導覽,都寫一篇近千字的隨筆,將文章PO到「葉倫會的部落格」,受到社會大眾的好評,迄20163,,超過九十萬人次點閱,光是「校長的故事-台灣客家人的故事(3)(校長篇)」的點閱人次即超過一萬。

寫作、導覽或演講時,強調自己是客家人,以客家人的觀點切入,技巧性的引出客家先賢在台灣發展史的獨特貢獻和重要地位,客家傳統文化是台灣發展史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主持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即邀請學有專精的客家鄉親擔任講師,如2015年上半年十三位演講人中,有彭一剛、黃和琴、呂惠玲、涂泰成、張正田等為客家鄉親。

1997年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義工,鑑於參加者眾而且覺得獲益良多,2005自公職退休,願意為台灣走到走不動為止,為紀錄客家紀錄寫不動為止。迄2015年年底,大稻埕逍遙遊舉行440次,每次導覽,經由獨特的詮釋方式,強調客家前輩在大稻埕奮鬥的過程,如茶葉從業人員、客家中醫師,如莊淑旂;音樂家有鄧雨賢;醫師有徐傍興、郭內科、邱內科…等,屢屢就鄧雨賢和其他音樂家對鄉土的貢獻做比較,強烈建議在台北豎立鄧雨賢銅像,或就對棒球的貢獻,若建成圓環無法再從事商業運作時,宜改設徐傍興棒球紀念館,提升客家先賢在都市的能見度。讓生活在台灣的居民,知道客家先賢為台灣默默奉獻的偉大事蹟。

以台北為主題的導覽或演講,講得最多的,是桃竹苗地區客家鄉親將其生產的農作物,如茶葉、大菁、樟腦等,經由淡水河河系運到大稻埕,再轉銷國內外的過程,對台灣經濟、文化成長都有卓著的貢獻。此外,將大稻埕客家人的故事整理後,發表於台北市客家委員會出版的文化季刊,或新北市好客都等,做為傳述客家史料外,也讓更多鄉親知道客家人在台北奮鬥打拼的事蹟。這份努力,自2015年起陸續發酵,台北市客家社區大學屢屢應學生要求,舉辦尋找客家人在台北的足跡,請葉倫會擔任導覽,每次導覽,都讓出席朋友看到客家前輩在雙北市不同地區的打拚痕跡。

曾在綠色和平廣播電台擔任認識台北節目主持人,寶島客家廣播電台舉辦兒童客語演講比賽時,獲邀擔任評審,魏錦方董事長說是評審態度最公正者。新北市中和區藝文協會客語演講比賽評審。

長年擔任公益導覽,視為神明保佑和社會大眾的愛護,像過河卒子般,努力向前,誠如陳石山律師在「校長的故事-台灣家人的故事(3)」序稱許平日所做所為幾乎都是「不忮不求」,鮮少注意回饋,惟先後獲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頒發傑出校友獎;國際扶輪3480地區,或台北西門、台北華麗扶輪社頒發傑出職業成就獎,這些榮譽全由主辦單位主動發掘並予以頒發,則是義民爺的保佑,因而在該廟重修牌樓時,追隨溫送珍等客家前輩捐獻一對石獅,置於牌樓下。

2015年,客家委員會主動發掘為客家貢獻獎候選人,除感謝前輩栽培外,也視為義民爺的保佑,盼義民爺保佑客家鄉親、客家傳統文化永遠在台灣,乃至全世界繼續發揚光大。

客委員會鍾萬梅主任委員囑2016428日下午二時至三時,即該會主管會報時,對該會科長級以上長官演講「十步之內有芳草」,探討何謂客家文化暨傳承方法,秉於常期參與庶民文化傳承的經驗,從簡單的生活方式找到文化傳承的重點,再以悠悠哉哉心情,分享優質的客家文化暨源遠流長傳承下去的方法,獲得與會長官高度的肯定。

現職

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主持人

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1997~發願走到走不動為止)

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導覽志工(2005~發願走到走不動為止)

台北雙連打鐵街史蹟巡禮導覽志工(2009~發願走到走不動為止)

台北城開心史蹟巡禮導覽志工(2010~)

萬華史蹟巡禮導覽志工(2011~)

大龍峒史蹟巡禮導覽志工(2016~)


經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畢業

海關博物館創館館長

中華民國出席世界海關博物館年會我國代表(2002~2004)

綠色和平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寶島客家廣播電台客語演講比賽評審

新北市客家事務局顧問(2011~2016)

新北市客家事務局編著新北好客都季刊編輯顧問(2012)

台北市教育局出版國中鄉土教材「台北古今行」指導教授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百週年校慶出版「典藏北一女」指導教授

榮譽

國際扶輪3480地區扶輪百年頒發傑出職業成就獎(2004)

台北市成功高級中學傑出校友獎(2005)

台北西區扶輪社傑出職業成就獎(2012)

台北華麗扶輪社頒發職業成就扶輪禮讚獎(2012)

出版圖書

中華民國海關簡史等二十餘本,

捷運綠寶石、台北孔廟文化之美、覺修宮一百週年慶特刊、台北城逗陣行、台北城的故事、走過大稻埕(兩本)、台灣燈塔的故事(三本)、南港的故事、台灣神明的故事、真情實話(溫送珍訪談錄)、台灣義民廟的故事、台灣客家人的故事(1)(2)(3)(4)(5)、積福和養生….

和客家有關的圖書為真情實話(溫送珍訪談錄)、台灣義民廟的故事、台灣客家人的故事()()()(4)(5),每本書除贈送國內外重要圖書館外,免費贈送有緣人。積福和養生出版十幾萬本.,受益人數數十萬人。.

葉倫會獲獎

葉倫會自1997年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嗣後紀錄導覽地區周邊的歷史,不曾奢望獲獎,卻陰錯陽差的獲「2015~2016年度客家台灣文化獎」。訊息公布後,陳石山律師告知:「這個獎項未受政治污染,獲獎是項榮譽。」,國立台灣大學邱榮舉教授說:「這是大獎」。寶島客家廣播電台劉潤惠台長指示主播訪問;六月十五日亦到台灣廣播電台,接受鍾麗香主播訪問,講得最多的是客家人在台北的足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